WHO重新评估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因子(TEF)

  

WHO重新评估二噁英类毒性当量因子(TEF)
       近日,《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发文: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专家小组会议,对WHO于2005年制定的的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当量因子(TEF)进行了重新评估。与早期采用专家判断和基于共识的TEF值分配的小组不同,本次工作采用了对2006年的相对效应潜力(REP)数据库的更新、基于共识的加权方案、贝叶斯剂量反应建模和荟萃分析,以得出“最佳估计”TEF(BE-TEF)。更新后的数据库包含的数据集数量几乎是早期版本的两倍,并包括通知加权方案的元数据(见表1)。该数据集的贝叶斯分析导致了对具有不确定性估计的同源物特异性的无偏定量评估。从该模型得出的BE-TEF用于分配几乎所有同系物的2022 WHO-TEF,这些值没有像以前那样四舍五入到半对数。但是,对于多氯联苯(PCBs),小组同意保留其2005 WHO-TEF,不做修订,因为这些化合物的可用数据有限且不一致。将这些新修订的TEF应用于母乳和海鲜中测得的一组有限的类二恶英化学浓度,表明总毒性当量往往低于使用2005年TEF时的毒性当量。

图1 二噁英类物质分子结构图

表1 二噁英类化合物2022年WHO-TEF(BE-TEF)及其与2005年WHO-TEFs的比较

 

  二噁英类化合物简介
       二噁英,分为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简称PCDFs),总的英文简写为PCDD/Fs,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日本等一些国家将多氯联苯(PCBs)也列为二噁英类物质。这类物质既非人为生产、又无任何用途,而是燃烧和各种工业生产的副产物。

      PCDD/Fs是一类毒性很强的三环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由2个或1个氧原子联接2个被氯取代的苯环组成,每个苯环上可以取0~4个氯原子,所以共有75个PCDD异构体和135个PCDF异构体。PCDD/Fs的毒性与氯原子取代的8个位置有关,人们最为关注的是2,3,7,8四个共平面取代位置均有氯原子的PCDD/Fs同系物,共有17种。其中毒性最强的是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KCN)毒性的1000倍,因此被称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又因其一旦渗透到环境之中,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故有着“世纪之毒”之称。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在越南大面积使用“橙剂”,以使丛林落叶,游击队无法藏身。落叶剂又名“橙剂”,是一种含有毒性极大的二噁英,因装运容器上的橙色条纹得名。使用过“橙剂”的水源和土壤难以消除污染,当地人深受其害。战后,枯叶剂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漫长而痛苦的影响,其中含有的剧毒二噁英可以通过土壤等进入食物链,具有致癌性并危害人体健康。时至今日,苦难仍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图2 美军在越战中喷洒含有二噁英的“橙剂”     

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TEQ)和毒性当量因子(TEF)

     由于环境二噁英类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对二噁英类的毒性进行评价时,国际上常把各同类物折算成相当于毒性最强的2,3,7,8-TCDD的量来表示,称为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简称TEQ)。为此引入毒性当量因子(Toxic Equivalency Factor,简称TEF)的概念,即将某PCDDs/PCDFs的毒性与2,3,7,8-TCDD的毒性相比得到的系数。样品中某PCDDs或PCDFs的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与其毒性当量因子TEF的乘积,即为其毒性当量(TEQ)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而样品的毒性大小就等于样品中各同类物TEQ的总和。

     2016年,清华大学估算了全球196个国家/地区的二噁英排放的总毒性当量(Chemosphere, 2016, 151,303-309),为100.4 kg-TEQ/年。各国排放量受社会经济活动水平影响,其中,亚洲贡献了近一半排放量。对于发达地区,如欧洲和北美,单位GDP的排放量较低,而非洲则高得多。(详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图3 全球196个国家/地区二噁英(PCDD/Fs)排放毒性当量 (Chemosphere, 2016, 151,303-309)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