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团队EST|土壤经强氧化性酸消解过程意外产生二恶英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王璞 研究员,梁勇 教授
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03682
亮点
• 发现了土壤经王水消解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
• 评估了不同场景中样品经强氧化性酸消解过程产生二恶英的排放通量。
研究进展
二恶英,如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是一类无意产生的毒性极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其环境健康和社会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工业热过程产生二恶英已有较多研究,这些研究聚焦在二恶英前驱体(氯代酚类、氯代苯)经热催化过程转化形成二恶英,或含碳氢氧氯元素的混合物经热、催化剂催化从头合成二恶英。造纸行业氯漂白过程产生二恶英也有较多研究,该过程主要涉及酚类物质和木质素氧化分解、氧化偶联及二苯并呋喃/噁英的氯取代反应进而形成二恶英。实际上,酚类物质和木质素是土壤常见有机组分之一,土壤在经历氧化氯化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恶英,然而其相关研究尚未被关注。
本研究对19个不同的土壤/沉积物样品进行王水消解发现,Σ17PCDD/Fs浓度由本底的0.3-1259.4 pg/g dw增加至66.6-142835 pg/g dw(图2),是未处理样品的20-12744倍。相应的毒性当量(TEQ)值也增加到5.6-17021 pg WHO-TEQ/g dw,是未处理样品的90-11801倍。这些结果表明,在王水消解土壤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PCDD/Fs,最高浓度超过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恶英限值(10 pg/g)的1700倍。因此,应特别关注王水消解土壤中二恶英的产生和处置。
为了进一步确定土壤有机成分对PCDD/Fs形成的主要贡献,用王水消解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成分(纤维素、木质素、腐殖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这些原材料中PCDD/Fs的浓度可以忽略不计。在消解含有苯环的三种氨基酸时,PCDD/Fs的浓度接近检出限(图4),消解纤维素、木质素和HA,PCDD/Fs浓度显著升高至476、1087和10149 pg/g dw(图4),这表明土壤中含有多芳香环的化合物更容易诱导二恶英的形成。其中,王水消解木质素产生二恶英的单体分布特征与氯漂白过程相似,即低氯代PCDFs和高氯代PCDDs是主要的特征单体,表明王水消解过程可能与氯漂白过程相似。王水消解后腐殖酸的17种毒性单体以2,3,7,8-TCDF为主,与土壤样品消解后单体特征类似。较高的二恶英产生浓度和相似的单体分布特征表明,在王水消解土壤过程中,腐殖酸可能是PCDD/Fs形成的主要贡献者。
图5 含有机碳样品消解过程中二恶英产生浓度和单体分布特征
作者介绍
谢雯静,博士,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子,武汉英才优秀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去除技术开发。目前已发表三篇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一篇Water Research和及其他多篇环境领域期刊论文。
通讯邮箱:puwang@jhun.edu.cn
梁勇,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副主编(IF 6.8),中文(T类)核心期刊《环境化学》副主编;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研究院副院长,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年入选武汉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011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武汉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15年度获批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017年获环保科技二等奖(排名第五),2020年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分子致毒机制研究。至今已在PNA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等环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SCI他引4100余次,H-index 38。近五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专题:Dioxin:
- 01. 垃圾焚烧排放的二噁英、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吗?——来自四川的最新证据
- 02. 土壤样本检测显示:美国“毒火车”现场二噁英严重超标
- 03. 1次启停炉排放全年20%的二噁英——来自北京某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证据
- 04. 二恶英、氯乙烯及经过验证的补救措施背后的科学
- 05. 用微波萃取克服二恶英萃取中的记忆效应
- 06. 江苏垃圾焚烧将出台“最严”标准,企业是尽力而为还是量力而行?
- 07. Dioxin 2023: The 4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alogenate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 08. 比砒霜还毒900倍,这种一级致癌物,你还天天吃?
- 09. 隐藏在科学背后的宝藏——探索质谱和质谱离子源的发展历程
- 10. 日本二噁英类限值和测试方法一览表
- 11. WHO重新评估二噁英类化合物毒性当量因子(TEF)
- 12. T/CSES 37-2021-二噁英类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13. 江汉大学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团队EST|土壤经强氧化性酸消解过程意外产生二恶英
- 14. 使用具有增效离子源(BEIS)的三重四极质谱仪(MS/MS)对食品中二恶英的超低水平分析
- 15. 宽纵填埋轻焚烧,美国垃圾二恶英排放超中国四倍
- 16. 新版食品 二噁英标准发布了(GB5009.205-2024)
- 17. DB11/T 1403-2017 《火葬场二噁英类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北京地标
- 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轶斐团队ES&T:氯/溴代二恶英生成过程中氯溴交互作用机制